概述

在微创手术治疗中,医生使用多种技术;与开放手术相比,其对人体的损伤更少。通常,微创手术治疗疼痛较少、住院时间较短和并发症较少。

腹腔镜手术是最早的微创手术治疗类型之一,医生使用小管子、微型摄像头和手术器械通过一个或多个小切口进行手术。另一种类型的微创手术是机器人手术。它提供手术部位的放大 3D 视图,并帮助外科医生以精确、灵活和可控的方式进行操作。

微创手术的不断创新使存在各种状况的患者都大受裨益。如果您需要手术并且觉得自己可能适合这种方法,请咨询您的医生。

微创手术治疗的类型

外科医生可以针对身体特定部位进行多种微创手术,包括:

微创手术也可用于更多的常规性手术,包括:

机器人心脏手术:您应该了解和咨询的内容

大家好,我是 Joseph Dearani,妙佑医疗国际心血管外科主任。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机器人心脏手术,以及对于该手术您应该了解和咨询的信息。机器人技术可谓是微创手术的终极武器。手术过程中不会损坏骨骼,也没有明显的肌肉切割。机器人实际上是三只机械臂,它们将用作外科医生双手的延伸。所以,医生实际上是不会触及患者心脏的。成功实施机器人心脏手术需要整个医护团队齐心协力,并通过许多病例累积经验,方可确保获得最佳结果。因此,妙佑医疗的医护团队通常包括:一群精心挑选的负责术前阶段的心脏病医生、一支精心打造的由外科医生、技术人员和麻醉师组成的手术室团队,以及重症监护团队和负责术后阶段的联合护理团队。患者出院后,我们会与家庭医生进行沟通,从而保证护理的连续性。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手术中会安排两名外科医生,一名在手术床边,一名在控制台边。我们认为这对于最大限度地缩短手术时间极为重要,尤其是使用心肺机的时间。除外科医生外,手术室团队还包括一名负责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心脏病医生,以及一名精通导管通路微创技术的麻醉师。术后,麻醉团队将患者转交给重症监护团队。我们的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 ICU 护理时间,并确定移除管线和导管的最佳时机。患者将受到专业且悉心的照护。我们收治过大量病例,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并已针对该手术建立常规程序,这对于患者也非常重要。

机器人心脏手术主要适用于治疗二尖瓣疾病,同时也可用于治疗许多其他病症,例如:三尖瓣疾病和小型心脏肿瘤(不常用);某些先天性心脏缺陷;间隔缺损(如房间隔缺损);以及其他属于先天性疾病范畴的结构性问题。除此之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某些步骤可借助机器人技术或微创技术来完成,某些心律失常也可借助机器人技术来完成。

也有些患者不适合接受机器人心脏手术。如果患者需要进行多个手术,特别是多个瓣膜手术,或者瓣膜和冠状动脉搭桥组合手术,则不适合使用机器人技术。既往接受过心脏手术的患者,或者接受过涉及右胸切口的手术的患者,目前也不符合使用机器人手术的条件。受限于机器人的技术规格,例如机械臂长度等,体型较大或病态肥胖的患者可能也不适合该手术。此外,外周血管疾病的重症患者不适合机器人手术,因为这种微创手术必须将患者的腹股沟和颈部血管连接到心肺机。

用于治疗二尖瓣疾病时,一般来说,该手术通常适用于具有以下既往症状的患者:气短、运动耐力下降或单纯的疲劳感。如果存在心室功能下降或心脏体积增大的症状,则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外科会诊。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已经知道二尖瓣疾病是一种结构性心脏缺陷,即便是无症状患者也应接受手术。当然,前提是患者存在严重的二尖瓣反流,并伴有心脏变大和/或心律失常发作的迹象。总之,该手术适用于有极高可能性需要瓣膜修复的患者。

可能有人会问,相比心内直视手术,机器人手术是否存在技术方面的差距?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会将心内直视手术的黄金标准应用于机器人手术。作为患者,您有必要了解,在进行机器人手术时,我们不会在手术技术方面做出任何让步。事实上,机器人手术的技术要领与需要做一个完整切口的心内直视手术完全相同。这正是我们践行的黄金标准。可能还有人会问,该手术是否有风险?安全性如何?实际上,我们已经实施了近 600 台机器人心脏修复手术,其中大多数是二尖瓣修复术。幸运的是,迄今为止,我们的修复成功率一直是 100%,而且死亡率极低,不到 0.5%。还没有任何一台机器人手术被迫转换为心内直视手术,我们通常会事先告知患者存在这种风险。幸运的是,在我们整个医护团队的齐心协力下,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台手术发生过转换。从住院总时长来看,我们发现,接受机器人手术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他们使用呼吸机的时间更短,接受 ICU 护理的时间更短,接受病房护理的时间更短,总住院时间大约只要三天。我们会坚持一懈地进行长达五年的随访。目前,几乎 100% 的患者都进行了随访,结果非常鼓舞人心。

该手术可以为患者带来许多益处。首先,无论您选择心内直视手术还是机器人手术,手术操作都是完全一样的,并且修复成功率均超过 99%。接受机器人手术后,您的疼痛感更轻、出血更少、感染风险也更小,并且您出现暂时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也更小,即便该症状在心脏瓣膜病中很常见。您的住院时间将更短,恢复起来也更容易。我们还发现,机器人手术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心内直视手术固然是极好的,但机器人手术能够在所有这些方面给您带来更多益处。此外,您还可以更早地重返工作岗位。根据所从事的工作类型,许多患者能够在手术后两到三周内重返工作岗位。因此,请您务必注意,心内直视手术和机器人手术的修复结果并无不同。两者的手术技术也完全相同。但是,机器人手术确实需要一支经验丰富的精英团队,其中包括心血管外科、心脏病科、麻醉科、重症监护以及所有必要的联合护理团队成员。接受该手术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更容易恢复、生活质量总体上得到改善,并且能更快返回工作岗位。

如果您正在考虑接受机器人手术,应该向医生咨询哪些问题?首先,您应该了解医护团队的手术经验。特别重要的是,我认为,您应该了解他们在心内直视手术方面的经验,因为在心内直视手术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团队,通常也能在机器人手术中取得非常好的结果,毕竟他们过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团队的特点是什么?分工如何?按照惯例,我们会为每台手术安排两名外科医生,一名在手术床边,一名在控制台边。虽然这不是一项强制要求,但确实很有帮助。至少要保证手术床边的团队在心脏手术的这个特定领域中拥有相当丰富的经验。所有这些信息都很重要,因为结果的好坏通常与手术时间的长短有关,特别是使用心肺机的时间。经验丰富的团队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带来更好的结果。该项目共计完成了多少台手术?该团队每周要做多少台手术?团队每周要接诊一定数量的病例,以便所有成员都能磨练各种技能、累积经验,并能够从容应对该技术的所有细枝末节。对于早期和晚期病例,机器人手术转换为心内直视手术的频率如何?成功率如何?

我很自豪能在妙佑医疗国际工作并加入机器人心脏治疗团队,也很自豪能为整个心血管外科事业献上绵薄之力。感谢您的观看。

Types

目的

微创手术于 1980 年代问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可以满足许多人的手术需求。在过去的 20 年中,许多外科医生都喜欢用微创手术来代替传统的(开放)手术,因为后者需要更大的切口,并且通常住院时间更长。

从那以后,微创手术的使用在许多外科专业领域(包括结肠手术和肺部手术)中得到广泛扩展。与医生讨论您是否真正适合采用这种手术方法。

风险

微创手术治疗在手术中产生的切口更小,并且通常比传统手术风险低。但是,即使采用微创手术治疗,也存在麻醉、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临床试验

探索 Mayo Clinic 的研究 测试新的治疗、干预与检查方法,旨在预防、检测、治疗或控制这种疾病。

在 Mayo Clinic 治疗

Sept. 24, 2021
  1. AskMayoExpert. Endometrial cancer: Diagnosis through first treatment (or surgical staging) (adut). Mayo Clinic; 2018.
  2. Raffaelli M, et al. 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 Gland Surgery. 2019; doi:10.21037/gs.2019.06.07.
  3. Hu YX, et al. Esophageal hiatal hernia: Risk,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Expert Review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18; doi:10.1080/17474124.2018.1441711.
  4. AskMayoExpert. Biliary stone disease. Mayo Clinic; 2021.
  5. AskMayoExpert. Acromegaly and gigantism. Mayo Clinic; 2021.
  6. Azagury D, et al. Surgical anti-reflux options beyond fundoplication. Current Gastroenterology Reports. 2017; doi:10.1007/s11894-017-0582-9.
  7. Bona R. Elective (diagnostic or therapeutic) splenectomy.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Aug. 9, 2021.
  8. Pryor AP, et al. Complications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May 26, 2021.
  9. Rodriguez-Bigas R. Overview of colon resection.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Aug. 9, 2021.
  10. Sheng S, et al. Comparison of robot-assisted surgery, laparoscopic-assisted surgery, and open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Medicine. 2018; doi:10.1097/MD.0000000000011817.
  11. Nickerson TP, et al.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small bowel tumours: Making it easier for patient and surgeon. Journal of Minimal Access Surgery. 2016;12:235.
  12. Broucek JR,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es to pancreatic cancer. Surgical Onc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19; doi:10.1016/j.soc.2018.11.006.
  13. Han ES, et al. Safety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19; doi:10.1016/j.ogc.2019.01.013.
  14. Braswell Pickering EA. Allscripts EPSi. Mayo Clinic. July 22, 2021.
  15. AskMayoExpert. Living donor nephrectomy (adult). Mayo Clinic; 2020.
  16. AskMayoExpe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 lobectomy. Mayo Clinic; 2020.
  17. Lim RB. 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Aug. 9, 2021.
  18. AskMayoExpert. Knee replacement. Mayo Clinic; 2020.
  19. Hosn MA, et al. Visceral artery aneurysms: Decision making and treatment options in the new era of minimally invasive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giology. 2019; doi:10.1055/s-0038-1676958.
  20. Promising results in minimally invasive brain surgery for epilepsy. Mayo Clinic. https://newsnetwork.mayoclinic.org/discussion/mayo-clinic-finds-promising-results-in-minimally-invasive-brain-surgery-for-epilepsy/. Accessed Aug. 9, 2021.
  21. Behbehani S, et al. Mortality rates in benign laparoscopic and robotic gyneologic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Gynecology. 2019; doi:10.1016/j.jmig.2019.10.005.
  22. Alvi MA, et al. Operative approaches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ultiple treatment meta-analysis of conventional an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ies. World Neurosurgery. 2018; doi:10.1016/j.wneu.2018.02.156.
  23. Jackson C,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biopsies of deep-seated brain lesions using tubular retractors under exoscopic visualization. Journal of Neurological Surgery Part A: Central European Neurosurgery. 2017; doi:10.1055/s-0037-1602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