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假膜性结肠炎是一种与艰难拟梭菌(旧称艰难梭菌,常简称为 C. diff.)过度生长相关的结肠炎症。假膜性结肠炎有时被称为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或艰难梭菌结肠炎。

艰难拟梭菌的过度生长往往与近期住院或抗生素治疗有关。艰难拟梭菌感染在 65 岁以上人群中更为常见。

结肠和直肠

结肠和直肠

结肠是腹腔内一个长管状器官,是大肠中最长的部分。结肠携带废物排出体外。直肠构成结肠的最后几英寸。


症状

假膜性结肠炎的症状包括:

  • 水样腹泻。
  • 胃部痉挛、疼痛或压痛。
  • 发热。
  • 大便中带有脓液或黏液。
  • 恶心。
  • 脱水。

假膜性结肠炎的症状可能早在您开始服用抗生素后一到两天就出现,也可能迟至您已经完成口服抗生素疗程后数月或更久才出现。


何时就诊

如目前正在服用或最近服用过抗生素且伴有腹泻(即便是相对轻微的腹泻),请联系医务人员。此外,一旦出现严重腹泻,且伴有发热、腹部绞痛或者便血或便脓,请立即就医。


病因

您的身体通常会使结肠内的很多细菌保持自然健康的平衡。但抗生素和其他药物会打破这种平衡。当某些细菌(通常是艰难拟梭菌)快速生长,超过其他在通常情况下可以与之平衡的细菌时,就会发生假膜性结肠炎。艰难拟梭菌产生的某些毒素会升高到足以损害结肠的水平。

虽然几乎所有抗生素都能引起假膜性结肠炎,但有些抗生素较其他抗生素更容易引起假膜性肠炎,包括:

  • 氟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Cipro)和左氧氟沙星。
  • 青霉素,如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
  • 克林霉素(Cleocin)。
  • 头孢菌素,如头孢克肟(Suprax)。

其他原因

除抗生素外,其他药物有时也会引起假膜性结肠炎。用于治疗癌症的化疗药物可能破坏结肠内细菌的正常平衡。

某些影响结肠的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也可能使人面临患假膜性结肠炎的风险。

艰难拟梭菌 孢子对许多常见的消毒剂具有抵抗力,并且可以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给患者。据报告,艰难拟梭菌 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没有已知风险因素的人群中,包括近期没有接触医疗护理或没有使用过抗生素的人。这称为社区获得性 艰难拟梭菌。

新菌株的出现

现已出现一种具有侵袭性的 艰难拟梭菌 菌株,比其他菌株产生的毒素更多。这种新菌株可能对某些药物更具抗药性,并且在未住过院或未服用过抗生素的人群中已有报告。


风险因素

可能增加患假膜性结肠炎的风险因素包括:

  • 服用抗生素。
  • 住院或在护理院生活。
  • 年长,尤其是 65 岁以上。
  • 免疫功能低下。
  • 患有结肠疾病,例如炎性肠病或结直肠癌。
  • 接受肠道手术。
  • 接受癌症化疗。

并发症

假膜性结肠炎通常可以成功治疗。但是即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假膜性结肠炎也有可能危及生命。可能的并发症包括:

  • 脱水。严重腹泻会导致水份和电解质大量流失。这使得身体功能难以正常运转,并可能导致血压下降至危险水平。
  • 肾功能衰竭。某些情况下,脱水发生得太突然以致于肾功能快速恶化,导致肾功能衰竭。
  • 中毒性巨结肠。这种罕见医疗状况令结肠无法排气和排便,导致其过度膨胀。如果不加以治疗,结肠可能破裂,导致结肠中的细菌进入腹腔。结肠肿大或破裂必须进行紧急手术,并且可能致命。
  • 大肠上出现孔洞称为肠穿孔。这种情况极其少见,起因是大肠内膜大面积受损或患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可能会让细菌从肠道进入腹腔,造成危及生命的感染,即腹膜炎。
  • 死亡。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即使是轻度至中度艰难拟梭菌感染,也有可能发展成致命性疾病。

此外,有时候,假膜性结肠炎可能会在看似治愈后几天甚至几周内复发。


预防

为帮助预防 艰难拟梭菌 传播,医院和其他医疗保健机构遵照严格的感染控制指南。如果您有朋友或家人住在医院或护理院,请务必提醒其照护者采取建议的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包括:

  • 洗手。医疗保健工作者在护理由其看护的每名患者前后均应注意良好的手部卫生。如果 艰难拟梭菌 暴发,最好使用肥皂和温水洗手以保持手部卫生,因为含酒精的洗手液不能有效杀灭 艰难拟梭菌 孢子。医院或护理院的访客也应在离开房间或使用卫生间前后用肥皂和温水洗手。
  • 接触预防措施。因 艰难拟梭菌 感染而住院的患者将单独住一间病房,或与受到相同感染的患者合住一间病房。医院工作人员和访客在病房中要戴一次性手套和穿隔离服,直到患者腹泻结束至少 48 小时。
  • 彻底清洁。在任何环境中,都应该用含有氯漂白剂的产品仔细对所有表面消毒,杀灭 艰难拟梭菌 孢子。
  • 仅在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医生有时会开抗生素,但这类药物对病毒性疾病无效。对于小恙,不妨先等等看。如果确实有需要,请让医生给您开使用时间最短的窄谱抗生素。

Mar 23, 2023

  1. Sartelli M, et al. 2019 update of the WSES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Clostridioides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in surgical patients.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Surgery. 2019; doi:10.1186/s13017-019-0228-3.
  2. Feldman M, et al., eds.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and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In: Sleisenger and Fordtran's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Disease: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Management. 11th ed. Elsevier; 2021.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Nov. 5, 2020.
  3. Bennett JE, et al.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formerly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In: Mandell, Douglas, and Bennet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9th ed. Elsevier; 2020.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Nov. 5, 2020.
  4. Ferri F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In: Ferri's Clinical Advisor 2021. Elsevier; 2021.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Nov. 5, 2020.
  5. Stuart RL, et al. ASID/ACIPC position statement — Infection control for patients with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in healthcare facilities. Infection, Disease and Health. 2019; doi.org/10.1016/j.idh.2018.10.001.
  6. Bouza E, et al. Analysis of C. difficile infection-related outcomes in European participants in the bezlotoxumab MODIFY I and II trials.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 Infectious Diseases. 2020; doi:10.1007/s10096-020-03935-3.
  7. Diarrhea.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https://www.niddk.nih.gov/health-information/digestive-diseases/diarrhea/all-content. Accessed Nov. 5, 2020.
  8. Picco MF (expert opinion). Mayo Clinic. Nov. 22, 2020.

CON-XXXXXXXX

一份馈赠,无穷力量——今天就来伸出援手!

您的捐赠可以抵税。请您慷慨解囊,和我们一起进行尖端研究和医护,共同推动医学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