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如果您体内的皮质醇激素长时间处于高水平,就会发生库欣综合征。库欣综合征可能由口服皮质类固醇药物所致。如果您身体自行分泌的皮质醇过多,也可能出现这种病症。

皮质醇过多可能诱发库欣综合征的一些标志性症状:肩膀之间的脂肪隆起、脸部变圆和皮肤上出现粉红色或紫色皮肤扩张纹。库欣综合征还可能导致高血压、骨量丢失,有时还可能导致 2 型糖尿病。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能够让您体内的皮质醇恢复到正常水平,改善您的症状。治疗越早开始,您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

症状

库欣综合征的体征和症状可能因皮质醇的过量程度而异。

库欣综合征常见体征和症状

  • 体重增加和脂肪组织沉积,尤其是在上腹部和上身背部周围、脸上(满月脸)和肩部之间(水牛背)
  • 腹部、大腿、乳房和手臂皮肤上出现红色或紫色皮肤扩张纹(条纹)
  • 皮肤变薄、变脆,易擦伤
  • 割伤、昆虫咬伤和感染痊愈慢
  • 痤疮

库欣综合征的女性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 体毛和面部毛发较厚或较明显(多毛症)
  • 月经不规律或不来月经

库欣综合征的男性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 性欲减退
  • 生育力下降
  • 勃起功能障碍

库欣综合征其他可能的体征和症状

  • 重度疲劳
  • 肌无力
  • 抑郁、焦虑和易怒
  • 失去情绪控制
  • 认知困难
  • 高血压新发或恶化
  • 头痛
  • 感染
  • 皮肤变黑
  • 骨量丢失,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骨折
  • 儿童生长受阻

何时就诊

如果您出现库欣综合征的症状,特别是如果您正在服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来治疗哮喘、关节炎或炎性肠病等病症,请联系医生。

病因

身体中过多的皮质醇激素会导致库欣综合征。产生于肾上腺的皮质醇在身体内有很多作用。

例如,皮质醇有助于调节血压、缓解炎症,以及使心脏和血管功能保持正常。皮质醇有助于身体做出应激反应。这种物质还可以调节身体将饮食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转化成能量的方式。

皮质类固醇药物的作用(外源性库欣综合征)

库欣综合征可能由长期口服大剂量皮质类固醇药物(如泼尼松)引起。

有些炎症性疾病必须通过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比如类风湿关节炎、狼疮和哮喘。这些药物也可能用于防止身体排斥移植器官。

也有可能因为注射皮质类固醇患上库欣综合征,例如因关节疼痛、滑囊炎和背痛重复注射皮质类固醇。用于治疗哮喘的吸入型类固醇药和用于治疗皮肤疾病(例如湿疹)的类固醇护肤霜引起库欣综合征的可能性低于口服型皮质类固醇。但是有些患者使用这些药品也会引起库欣综合征,尤其是剂量大时。

身体自身分泌过剩(内源性库欣综合征)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您的身体产生过多的皮质醇或过多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调节皮质醇的产生。

在这些情况下,库欣综合征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垂体肿瘤(垂体腺瘤)。位于大脑底部的垂体腺非癌性(良性)肿瘤产生过量的 ACTH,进而刺激肾上腺产生更多的皮质醇。当出现这种综合征时,即为库欣病。这在女性中更为常见,是内源性库欣综合征的最常见形式。
  • 分泌 ACTH 的肿瘤。极少数情况下,通常不分泌 ACTH 的器官中生长的肿瘤会过度分泌这种激素。这类肿瘤可以是非癌性(良性)或癌性(恶性),通常见于肺、胰腺、甲状腺或胸腺。
  • 原发性肾上腺疾病。肾上腺失调可导致产生过多的皮质醇。最常见的是发生于肾上腺皮质的一种称为肾上腺腺瘤的非癌性肿瘤,但只有一小部分腺瘤会分泌过多的皮质醇。

    肾上腺皮质的癌性肿瘤很少见,但也会引起库欣综合征。双侧肾上腺良性结节性增大偶尔会导致库欣综合征。

  • 家族性库欣综合征。极少数情况下,有人会遗传一个或多个内分泌腺发生肿瘤的倾向,影响皮质醇水平并导致库欣综合征。

并发症

如果不予治疗,库欣综合征的并发症可能包括:

  • 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症),可导致异常骨折,如肋骨骨折和足部骨折
  • 高血压
  • 2 型糖尿病
  • 频繁或罕见感染
  • 肌肉质量和强度丧失

在 Mayo Clinic 治疗

April 28, 2023
  1. Robertson RP, ed. Cushing disease. In: DeGroot's Endocrinology: Basic Science and Clinical Practice. 8th ed. Elsevier; 2023.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Dec. 29, 2022.
  2. Ferri FF. Cushing disease and syndrome. In: Ferri's Clinical Advisor 2023. Elsevier; 2023.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Dec. 29, 2022.
  3. Cushing's syndrome.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https://www.niddk.nih.gov/health-information/endocrine-diseases/cushings-syndrome. Accessed Dec. 28, 2022.
  4. Papadakis MA, et al., eds. Cushing syndrome (hypercortisolism). In: Current Medical Diagnosis & Treatment 2023. 62nd ed. McGraw Hill; 2023. https://accessmedicine.mhmedical.com. Accessed Dec. 29, 2022.
  5. Nieman LK, eds. Causes and pathophysiology of Cushing's syndrome.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Dec. 28, 2022.
  6. Nieman LK, eds.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ushing's syndrome.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Dec. 28, 2022.
  7. Cushing's syndrome/diseas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 https://www.aans.org/Patients/Neurosurgical-Conditions-and-Treatments/Cushings-Disease. Accessed Dec. 28, 2022.
  8. Tritos NA, et al. Advances in the medical treatment of Cushing disease.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23; doi:10.1016/j.ecl.2020.05.003.
  9. Cushing's syndrome and disease. The Pituitary Society. https://pituitarysociety.org/cushings-syndrome-and-cushings-disease. Accessed Dec. 28, 2022.
  10. AskMayoExpert. Cushing syndrome. Mayo Clinic; 2021.
  11. Schernthaner-Reiter MH, et al. Acute and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in Cushing syndrome: Prevalence, predictors, and mortality.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21; doi:10.1210/clinem/dgab058.
  12. Ami TR. AllScripts EPSi. Mayo Clinic. Nov. 11, 2022.
  13. Nippoldt TB (expert opinion). Mayo Clinic. Feb. 14,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