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艰难拟梭菌是一种引起大肠(结肠)感染的细菌。症状包括腹泻和危及生命的结肠损伤。这种细菌通常被称为艰难拟梭菌(即 C. diff)。
艰难拟梭菌感染通常发生在使用抗生素药物后,最常影响的是医院或长期护理机构中的老年人群。在美国,每年约有 200,000 人在医院或护理机构感染艰难拟梭菌。近年来,得益于预防措施的改进,这个数字有所下降。
不在护理机构或医院的人也可能出现艰难拟梭菌感染。某些菌株可能导致普通人群出现严重感染,或更可能影响年轻人。在美国,每年约有 170,000 例感染发生在医疗护理机构之外,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这种细菌以前被命名为艰难梭菌。
症状
有些人的肠道中携带艰难拟梭菌,但从未发病。这些人是细菌携带者,可能会传播感染。
体征和症状通常在开始抗生素疗程后的 5 到 10 天内出现。但也可能在第一天或三个月后出现。
轻度至中度感染
艰难拟梭菌感染最常见的轻度至中度体征和症状包括:
- 水样腹泻,一天发生 3 次或更多次,持续一日以上
- 轻度腹部绞痛和压痛
严重感染
重度艰难拟梭菌感染患者容易脱水,可能需要住院治疗。艰难拟梭菌感染可引起结肠发炎,有时会形成原始组织斑块,这些组织会出血或产生脓液。严重感染的体征和症状包括:
- 水样腹泻,每天多达 10 至 15 次
- 腹部绞痛和疼痛,可能很严重
- 心率加快
- 脱水
- 发热
- 恶心
- 白细胞计数增加
- 肾衰竭
- 食欲不振
- 腹部肿胀
- 体重减轻
- 粪便带血或带脓液
艰难拟梭菌感染是一种不常见的突发性重度疾病,也可能导致肠道炎症,从而引发结肠肿大(也称为中毒性巨结肠)和脓毒症。脓毒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病症,发生于机体对感染的反应损伤自身组织时。患有这些疾病的人通常会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何时就诊
某些患者会在接受抗生素治疗期间或之后的短期内出现便溏。这可能是由艰难拟梭菌感染所致。如果您出现以下症状,请就诊:
- 一天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的水样便
- 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两天
- 新发发热
- 严重腹痛或痛性痉挛
- 便血
病因
结肠和直肠
结肠和直肠
结肠是腹腔内一个长管状器官,是大肠中最长的部分。结肠携带废物排出体外。直肠构成结肠的最后几英寸。
艰难拟梭菌通过口腔进入人体。艰难拟梭菌可在小肠中开始繁殖。当艰难拟梭菌到达大肠(结肠)时,会释放破坏组织的毒素。这些毒素会破坏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和细胞碎片构成的斑块,并导致水样腹泻。
该细菌在结肠外(环境中的几乎任何地方)处于休眠状态,或基本处于停工状态。这使它们能在各种地方长期生存,包括:
- 人类或动物的粪便
- 房内的表面
- 未清洗的手部
- 泥土
- 水
- 食物,包括肉类
该细菌再次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即会“醒来”,并再次开始引发感染。休眠的艰难拟梭菌能够在体外存活,因此极易传播,尤其是在未彻底洗手和清洁的情况下。
风险因素
尽管无已知风险因素的人也会因艰难拟梭菌感染导致患病,但某些因素会增加感染风险。
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您的肠道中含有约 100 万亿个细菌细胞和多达 500 至 2000 种不同类型的细菌,其中许多有助于保护身体免受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时,这些药物除了会破坏引起感染的细菌外,还会破坏体内的一些有益细菌。
如果没有足够的有益细菌来控制,艰难拟梭菌就会迅速失控生长。虽然任何抗生素都可能与之有关,但最常导致艰难拟梭菌感染的抗生素包括:
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种用于减少胃酸的药物,也可能增加艰难拟梭菌感染风险。
待在医疗机构
艰难拟梭菌的感染者大多目前处于或近期去过医院、疗养院和长期照护机构等医疗机构;这些地方容易传播病菌,较常使用抗生素使用,而且人员特别易受感染。在医院和疗养院,艰难拟梭菌可以通过以下物体传播:
- 手
- 推车把手
- 床栏杆
- 床头柜
- 坐便器和水槽
- 听诊器、温度计或其他设备
- 电话
- 遥控器
患有严重疾病或接受医疗程序
某些疾病或程序可能使您更容易感染艰难拟梭菌,包括:
- 炎性肠病
- 疾病或治疗(如化疗)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
- 慢性肾脏疾病
- 胃肠道医疗程序
- 其他腹部手术
其他风险因素
年龄较大是一种风险因素。在一项研究中,65 岁及以上人群感染艰难拟梭菌的风险是年轻人的 10 倍。
感染过一次艰难拟梭菌,会增加再次感染的风险,而且这种风险会随着每次重复感染而不断增加。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艰难拟梭菌感染,但尚不清楚这背后的原因。
并发症
艰难梭菌感染的并发症包括:
- 脱水。严重腹泻会导致大量的水份和电解质流失。这使得身体功能很难正常运转,并导致血压下降至危险水平。
- 肾功能衰竭。在有些情况下,脱水的情况发生的太突然以致于肾脏功能快速退化(肾功能衰竭)。
- 中毒性巨结肠。这种罕见状况令结肠因无法排气和排便而过度肿大(巨结肠)。如果不治疗,结肠可能破裂。细菌可能会从结肠进入腹腔或血液。中毒性巨结肠可能致命,且需要紧急手术。
- 大肠上出现裂孔(肠穿孔)。这是一种罕见病症,是由结肠内膜大面积受损或患中毒性巨结肠所致。细菌从结肠进入腹腔,可能造成危及生命的感染(腹膜炎)。
- 死亡。极少数情况下,即使是轻至中度的艰难梭菌感染(但更常见的是重度感染),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也有可能发展成致命性疾病。
预防
为帮助预防艰难拟梭菌扩散,医院和其他医疗保健机构遵照严格的感染控制指南。如果您有朋友或家人住在医院或护理院,请遵循建议。如果您发现照料者或其他人未遵守指南,请提出质疑。
预防措施包括:
- 避免不必要地使用抗生素。医生有时会开抗生素,治疗这些药物并不起作用的非细菌性疾病(如病毒性疾病)。对这些疾病应采取等待观察法。如果您确实需要抗生素,请咨询医生是否有可能开具服药时间较短的处方或窄谱抗生素处方。窄谱抗生素针对的细菌种类有限,不太可能影响健康细菌。
- 洗手。医疗保健工作者在护理所看护的每名患者前后均应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如果艰难拟梭菌暴发,最好使用肥皂和温水洗手以保持手部卫生,因为含酒精的洗手液不能有效消灭艰难拟梭菌孢子。访客也应在离开房间或使用卫生间前后用肥皂和温水洗手。
- 接触预防措施。因艰难拟梭菌感染住院的患者将单独住一间病房,或与同患该病的人合住一间病房。医院工作人员和访客在病房内要戴一次性手套、穿隔离服。
- 彻底清洁。在任何医疗服务环境中,都应该用含有氯漂白剂的产品仔细消毒所有表面。艰难拟梭菌孢子可在接触不含氯漂白剂的日常清洁产品后存活。
Aug. 29,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