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心绞痛是一种因心脏供血减少引发的胸部疼痛。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疾病的症状之一。
心绞痛又称狭心症,通常被描述为胸部有挤压感、压迫感、沉重感、紧绷感或疼痛感。一些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称,心绞痛感觉就像是被老虎钳挤压胸口,或是重物压在胸口。心绞痛可能是需要医生检查的新发性疼痛,也可能是伴随治疗而消退的复发性疼痛。
虽然心绞痛比较常见,但可能仍然难以与其他类型的胸部疼痛(如消化不良所引起的不适感)区分开来。如果您有无法解释的胸部疼痛,请立即就医。
症状
心绞痛的症状包括胸部疼痛和不适,可能表现为压迫、挤压、灼热或饱胀。
您的手臂、颈部、下巴、肩膀或背部也可能疼痛。
心绞痛的其他症状包括:
这些症状需要医生立即进行评估,医生可以确定您是否患有稳定型心绞痛或不稳定型心绞痛(这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前兆)。
稳定型心绞痛是最常见的心绞痛形式。它通常发生于劳累时,并且在停止活动后症状会消失。例如,当您上坡或在寒冷的天气里行走时出现的疼痛可能是心绞痛。
女性心绞痛
女性心绞痛症状可能与男性心绞痛症状不同。这些差异可能导致患者延误就诊。例如,胸部疼痛是女性心绞痛的常见症状,但可能不是唯一症状或最普遍的症状。女性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 恶心
- 气短
- 腹痛
- 颈部、颚部或背部不适
- 扎痛而不是胸闷
何时就诊
如果胸部疼痛持续数分钟,并且休息或服用抗心绞痛药物后没有缓解,那么这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迹象。请拨打 911 或当地的急救电话。安排前往医院的交通。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切勿亲自驾车就医。
如果胸部不适是您新出现的症状,那么请务必前去看医生,找出胸部疼痛的原因并得到适当的治疗,这点至关重要。如果您之前曾确诊稳定型心绞痛,但最近症状有所加重或者出现变化,请立即就医。
病因
心绞痛是由于心肌血流减少所致。您的血液携带氧气,您的心肌需要氧气才能存活。当您的心肌没有获得足够的氧气时,就会导致一种称为缺血的疾病。
导致心肌血流减少的最常见原因是冠状动脉疾病(CAD)。您的心脏(冠状)动脉会因脂肪沉积(称为斑块)而变窄。这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在氧气需求量较低的时候(例如休息时),您的心肌在血流量减少的情况下可能仍能够起作用,并且不会引发心绞痛症状。但当您氧气需求量增加时(例如运动时),可能导致心绞痛。
风险因素
下列风险因素会增加患冠状动脉疾病和心绞痛的风险:
- 烟草使用。嚼烟、抽烟和长期接触二手烟会损害动脉内壁(包括通往心脏的动脉,)使胆固醇沉积并阻断血流。
- 糖尿病。糖尿病通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和增加胆固醇水平而增加冠状动脉疾病风险,从而导致心绞痛和心脏病发作。
- 高血压。随着时间推移,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硬化,从而损害动脉。
- 高血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胆固醇是沉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使您全身的动脉(包括供应心脏的动脉)狭窄。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也被称为“坏”胆固醇,会增加您患心绞痛和心脏病的风险。高水平的甘油三酯(一种与饮食相关的血脂),也是不健康的。
- 心脏病家族史。如果一个家庭成员有冠状动脉疾病或心脏病发作,您患心绞痛的风险更大。
- 年龄较大。45 岁以上的男性和 55 岁以上的女性比年轻人有更大的风险。
- 缺乏运动。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导致高胆固醇、高血压、2 型糖尿病和肥胖。但在开始一个锻炼计划之前和医生谈谈很重要。
- 肥胖症。肥胖与高血胆固醇、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关,所有这些都会增加您患心绞痛和心脏病的风险。如果您超重,您的心脏必须更加努力地为身体供血。
- 压力。压力会增加您患心绞痛和心脏病的风险。太多的压力,以及愤怒,也会使您的血压升高。压力期间产生的荷尔蒙激增会使动脉变窄,加重心绞痛。
并发症
心绞痛引起的胸部疼痛可能导致做一些正常的活动(如行走)时感到不舒服。然而,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心脏病发作。
心脏病发作的常见体征和症状包括:
- 胸部中央出现压迫感、涨满感或挤压性疼痛,持续时间超过几分钟
- 疼痛感由胸部延伸至肩部、手臂、背部,甚至还可以表现为牙痛和下颌痛
- 胸部疼痛发作次数增多
- 恶心和呕吐
- 上腹部持续性疼痛
- 气短
- 出汗
- 昏厥
- 厄运将近感
如果您出现上述任何症状,请立即就医。
预防
如果您已经患有心绞痛,可以改变某些生活方式来改善您的症状,从而帮助预防心绞痛。这些包括:
- 戒烟。
- 监测和控制其它健康状况,例如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
- 健康饮食,保持健康体重。
- 得到医生的同意后,增加身体活动。目标是每周进行 150 分钟的适度活动。另外,建议您每周进行两次 10 分钟的力量训练,并每周进行三次拉伸,每次 5 至 10 分钟。
- 减轻自己的压力水平。
- 男性每天饮酒不得超过两杯,女性每天饮酒不得超过一杯。
- 每年进行一次流感预防接种,避免因病毒而引起心脏并发症。
July 02, 2022
- Bonow RO, et al., eds. Stabl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Braunwald's Heart Disease: 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11th ed. Saunders Elsevier; 2019.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Feb. 10, 2020.
- Goldman L, et al., eds. Angina pectoris and stabl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Goldman-Cecil Medicine. 26th ed. Elsevier; 2020.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Feb. 10, 2020.
- Angina.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https://www.nhlbi.nih.gov/health/health-topics/topics/angina/#. Accessed Feb. 10, 2020.
- Angina in women can be different than men.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ttp://www.heart.org/HEARTORG/Conditions/HeartAttack/WarningSignsofaHeartAttack/Angina-in-Women-Can-Be-Different-Than-Men_UCM_448902_Article.jsp#.WgKDTXZrxEZ. Accessed Feb. 10, 2020.
- Warning signs of a heart attack.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ttp://www.heart.org/HEARTORG/Conditions/HeartAttack/WarningSignsofaHeartAttack/Heart-Attack-Symptoms-in-Women_UCM_436448_Article.jsp#.WgKCqHZrxEY. Accessed Feb. 10, 2020.
- AskMayoExpert. Stabl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Mayo Clinic; 2019.
- Simons M, et al. New therapies for angina.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Feb. 10, 2020.
- Mankad R (expert opinion). Mayo Clinic. Feb. 24, 2020.
相关
Associated Proced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