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罕见的癌症,最初始于白细胞。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被认为是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有时也称为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出现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时,一些白细胞发生变化,变成癌细胞。癌细胞会在骨骼内产生血细胞的海绵状物质中积聚。这种海绵状物质称为骨髓。癌细胞会将健康的血细胞挤出骨髓。此外,癌细胞也可能在身体其他部位积聚,如淋巴结和脾脏。

这些癌细胞会产生一种蛋白质并在血液中积聚。过多的蛋白质会导致体内血流减慢,并引发其他问题。

症状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发展缓慢。可能多年都不引起症状。

但如果出现症状,则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症状可能包括:

  • 疲劳。
  • 发热。
  • 减重。
  • 盗汗。
  • 手脚麻木。
  • 淋巴结肿大。
  • 左侧肋下疼痛或饱胀感,这可能是由脾脏肿大引起的。
  • 容易瘀伤。
  • 鼻子或牙龈出血。
  • 头痛。
  • 气短。
  • 视力改变。
  • 意识模糊。

何时就医

如果出现任何令您担忧的持续症状,请与初级保健医生约诊。

病因

当细胞的 DNA 发生变化时,就有可能发展成癌症。细胞的 DNA 包含指示细胞进行哪些活动的指令。上述变化则指示细胞快速增殖。当健康细胞按照其自然生命周期正常死亡时,这些细胞会继续存活。

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中,这种变化发生在白细胞中。这种变化使一些白细胞变为癌细胞。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尚不明确。

癌细胞会在骨骼内产生血细胞的海绵状物质中积聚。这种海绵状物质称为骨髓。癌细胞会将健康的血细胞挤出骨髓。此外,癌细胞也可能在淋巴结和脾脏中积聚。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细胞会产生一种人体无法利用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是免疫球蛋白 M,也称为 IgM。IgM 可在血液中积聚,从而导致体内血流减慢,并引发其他问题。

风险因素

增加患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风险因素包括:

  • 高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是最常见的发病年龄是 70 岁以上。
  • 男性。男性更易患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 白人。与其他种族相比,白种人群更有可能患该病。
  • 有淋巴瘤家族史。有亲属患有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或其他类型的 B 细胞淋巴瘤可能会增加您的患病风险。

Sept. 18, 2024

Living with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Connect with others like you for support and answers to your questions in the Blood Cancers & Disorders support group on Mayo Clinic Connect, a patient community.

Blood Cancers & Disorders Discussions

patientk
Anybody else have Factor V Leiden?

46 Replies Fri, Dec 13, 2024

mjlandin
Does anyone else have MGUS?

848 Replies Fri, Dec 13, 2024

See more discussions
  1. Treatment guidelines: 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 mSMART. https://www.msmart.org/wm-treatment-guidelines. Accessed Nov. 17, 2022.
  2. AskMayoExpert. 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 Mayo Clinic; 2021.
  3. Nimmagadda R. EPSi. Mayo Clinic. May 5, 2022.
  4. 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https://www.nccn.org/guidelines/guidelines-detail?category=1&id=1475. Accessed Nov. 17, 2022.
  5. 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 (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 Cancer.Net. https://www.cancer.net/cancer-types/waldenstr%C3%B6ms-macroglobulinemia. Accessed Dec. 8, 2022.
  6. Ravi G, et al. Current approach to 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 Cancer Treatment and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22; doi:10.1016/j.ctarc.2022.100527.

相关

产品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