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心碎综合征是一种心脏疾病,通常因压力较大和极端情绪引起,也可能由严重的身体疾病或手术触发。心碎综合征通常是暂时性的。但是有些患者可能会在心脏痊愈后继续感到不适。

心碎综合征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胸部疼痛或认为自己心脏病发作。心碎综合征只影响部分心脏,会短暂中断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其余部分继续正常工作。有时心脏会剧烈收缩。

您可使用药物治疗心碎综合征的症状。

心碎综合征也可称为:

  • 应激性心肌病。
  • 章鱼壶心肌病。
  • 复发性章鱼壶心肌病。
  • 心尖球囊综合征。

症状

心碎综合征症状与心脏病发作时相似。症状可能包括:

  • 胸部疼痛。
  • 气短。

何时就诊

任何持续性胸部疼痛都可能由心脏病发作引起。如果您出现新发或不明原因的胸部疼痛,请致电 911 或寻求紧急医疗救助。如果出现心跳加快、心律失常或气短,也请致电。

病因

引起心碎综合征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应激激素(例如肾上腺素)激增可能会暂时损害有些人的心脏。这些激素如何伤害心脏,以及这种状况是否由其他原因而引起,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心脏大动脉或小动脉发生暂时性挤压也可能是致病原因。心碎综合征患者的心肌结构也可能发生改变。

心碎综合征之前往往发生过严重的身体或情绪事件。任何引起强烈情绪反应的情况都可能引发这种状况。例如:

  • 哮喘发作或 COVID-19 感染等突发疾病。
  • 大手术。
  • 突然骨折。
  • 亲人去世或其他意外。
  • 激烈的争执。

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心碎综合征。其中包括:

  • 用于治疗严重过敏反应或严重哮喘发作的急救药物。
  • 一些用于治疗焦虑的药物。
  • 用于治疗鼻塞的鼻减充血剂。
  • 甲基苯丙胺和可卡因等违禁兴奋剂药物。

务必告诉医务人员您所服用的药物,包括购买的一些非处方药物。开始使用新的药物时,请向医务人员咨询潜在风险和副作用。

心碎综合征与心脏病发作的症状有何差异?

心脏病发作通常是由心脏动脉完全或接近完全堵塞所致。在心碎综合征中,心脏动脉未堵塞,但心脏动脉中的血流量可能减少。

风险因素

心碎综合征的风险因素包括:

  • 性别。与男性相比,心碎综合征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 年龄。心碎综合征患者大多在 50 岁以上。
  • 心理健康状况。患有或曾患过焦虑症或抑郁症的人群罹患心碎综合征的风险可能会更高。

并发症

大多数心碎综合征患者很快就会康复,而且不会受到长期影响。但有时心碎综合征会复发。这种状况称为复发性应激性心肌病。

在极少数情况下,心碎综合征会导致死亡。

心碎综合征的并发症包括:

  • 肺部液体回流(肺水肿)。
  • 低血压。
  • 心跳不规则(心律失常)。
  • 心力衰竭。
  • 心脏出现血凝块。

预防

为预防心碎综合征再次发作,许多医务人员都会建议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或类似药物进行长期治疗。这些药物可以阻止应激激素对心脏的潜在有害影响。

面临长期压力可能会增加患心碎综合征的风险。采取措施控制情绪压力可以改善心脏健康,可能有助于预防心碎综合征。一些缓解和管理压力的方法包括:

  • 多锻炼。
  • 练习正念减压法。
  • 与互助小组的其他人建立联系。

Oct. 27, 2022
  1. Is broken heart syndrome real?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ttps://www.heart.org/en/health-topics/cardiomyopathy/what-is-cardiomyopathy-in-adults/is-broken-heart-syndrome-real. Accessed Sept. 21, 2021.
  2. Amin HZ, et al.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A brief review.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Life. 2020; doi:10.25122/jml-2018-0067.
  3. Ferri FF.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In: Ferri's Clinical Advisor 2020. Elsevier; 2020.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Sept. 18, 2019.
  4. Weiner MM, et al.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A clinical update for the cardiovascular anesthesiologist.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 Anesthesia. 2017; doi:10.1053/j.jvca.2016.06.004.
  5. Lyon AR, et al.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on Takotsubo syndrome: A position statement from the taskforce on Takotsubo syndrome of the 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2016; doi:10.1002/ejhf.424.
  6. AskMayoExpert. 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 Mayo Clinic; 2020.
  7. Reeder GS, et 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of stress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Sept. 17, 2019.
  8. Kido K, et al. Drug-induced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harmacologic Therapy. 2017; doi:10.1177/1074248417708618.
  9. Reeder GS, et al. Management and prognosis of stress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Sept. 17, 2019.
  10. Mankad R (expert opinion). Mayo Clinic. Oct. 20, 2022.
  11. Nyman E, et al. Trigger factors in takotsubo syndrome —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ase reports.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9; doi:10.1016/j.ejim.2019.02.017.
  12. Dawson DK. Acute stress-induced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Heart. 2018; doi:10.1136/heartjnl-2017-311579.
  13. De Chazal HM, et al. Stress cardiomyopath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9; doi:10.1016/j.jacc.2018.07.072.
  14. Zhang L, et al. Stress-induced cardiomyopathy. Heart Failure Clinics. 2019; doi:10.1016/j.hfc.2018.08.005.
  15. Boyd B, et al.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Review of broken heart syndrome. JAAPA. 2020; doi:10.1097/01.JAA.0000654368.35241.fc.
  16. Lau C, et al. Survival and risk of recurrence of takotsubo syndrome. Heart. 2021; doi:10.1136/heartjnl-2020-318028.

相关

Mayo Clinic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