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拔毛症也叫做拔毛障碍,是一种精神障碍,表现为虽然试着停止,却反复出现的、无法克制的拔掉头皮、眉毛或身体其他部位中毛发的冲动行为。

从头皮上拔掉毛发常常留下斑驳的秃点,这引起严重的痛苦并会干扰社交或工作运转。拔毛症者会不遗余力地掩饰脱发。

在一些人中,拔毛症可能是轻度的,通常易于控制。而对于其他人,拔毛冲动无法抗拒。有些治疗方法已帮助许多人降低了拔毛频率或完全停止拔毛。

症状

拔毛症的体征和症状通常包括:

  • 反复地拔毛发,通常是头皮、眉毛或睫毛处的毛发,有时也会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毛发,且部位可能会随时间变化
  • 拔毛发前或在尝试抵制自己不去拔时,紧张感会增加
  • 拔掉毛发后会感到愉悦或放松
  • 会出现明显的脱发,例如头发变短,或者头皮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毛发稀疏或出现秃顶区域,包括睫毛或眉毛稀疏或缺失
  • 偏爱特定类型的毛发,有拔掉毛发的仪式感或拔掉毛发的模式
  • 咬、咀嚼或吃拔掉的毛发
  • 玩拔掉的毛发,或用拔掉的毛发轻擦嘴唇或面部
  • 反复尝试停止或减少拔毛发的行为,但都没有成功
  • 因拔毛发而导致工作、学习或社交场合中产生一些重大压力或问题

许多拔毛症患者也会扣皮肤、咬指甲或咬嘴唇。有时会拔宠物的毛发或拔洋娃娃或一些材料(衣服或毯子)的毛线,这可能是一种患病信号。大多数拔毛症患者会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拔头发,通常会试图在他人面前隐藏这种疾病。

对于拔毛症患者来说,拔毛发可以是:

  • 有意的。有些人有意拔毛发来缓解紧张或痛苦,例如拔毛发来缓解拔毛发的强烈冲动。有些人可能会为拔毛发制定了复杂的仪式,例如要寻找合适的毛发或咬扯拔毛发。
  • 无意识的。有些人是在无聊、阅读或看电视的时候拔毛发,甚至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拔毛发。

同一个人可能会根据所处情境与情绪能够有意和无意地拔毛发。某些姿势或仪式可能会触发去拔毛发,例如将头靠在手上或梳头。

拔毛症与情绪有关:

  • 负面情绪。对于许多拔毛症患者来说,拔毛是一种处理负面情绪或不适感(例如压力、焦虑、紧张、厌倦、孤独、疲劳或沮丧)的方法。
  • 积极情绪。拔毛症患者经常发现拔毛会让自己感到满意,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情绪。这导致他们会继续通过拔毛来维持这些积极的情绪。

拔毛症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如果不予以治疗,症状严重程度会随时间变化。例如,月经期间激素变化会加剧女性的症状。一些患者如果未接受治疗,其症状可在几周、几个月或几年内时有时无。极少数情况下,患者会在患病几年内就结束拔毛行为。

何时就诊

如果不能停止拔毛,或者因拔毛对自己的外貌而感到尴尬或羞愧,请咨询医生。拔毛症不单单是一种不良习惯,它是一种精神健康疾病,如果不予以治疗,可能不会好转。

病因

拔毛症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是像许多复杂的疾病一样,拔毛症可能是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

风险因素

以下这些因素会增加患拔毛症的风险:

  • 家族史。遗传可能在拔毛症的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有近亲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可能更容易患这种疾病。
  • 年龄。拔毛癖通常发生在青少年早期或之前(最常见于 10-13 岁)并且通常会是一个终生存在的问题。婴儿也可能容易出现拔毛行为,但通常是轻度的,且不需要治疗就会自行消失。
  • 其他疾病。拔毛症患者也可能患有其他疾病,例如抑郁症、焦虑症或强迫障碍 (OCD)。
  • 压力。有些人面临过大压力时可能会患上拔毛症。

虽然接受拔毛症治疗的女性远远多于男性,但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更愿意就医。在儿童早期,男孩和女孩似乎受到同样的影响。

并发症

尽管看起来可能并不特别严重,但拔毛症可能对您的生活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并发症可能包括:

  • 情绪困扰。很多拔毛症患者表示他们会感到羞愧、耻辱和尴尬。由于该症状,他们可能会自卑、抑郁、焦虑,酗酒或使用街头毒品。
  • 社交和工作困难。由于脱发感到尴尬会导致逃避社交和工作机会。拔毛症患者可能会通过佩戴假发、染发、佩戴睫毛来掩盖秃斑。有些人会避免亲密接触,以防他们别人发现自己的状况。
  • 皮肤和头发损伤。经常拔毛可能导致头皮上的皮肤或拔毛部位出现瘢痕及其他损伤(包括感染),并可能对毛发生长造成永久性影响。
  • 毛球。吃头发会导致消化道中出现大团蓬乱毛球(毛粪石)。多年后,毛球可能导致体重减轻、呕吐、肠梗阻甚至死亡。

May 17, 2022
  1. Obsessive-compulsive and related disorders. I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 5th ed. Arlington, Va.: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http://www.psychiatryonline.org. Accessed Oct. 3, 2016.
  2. Trichotillomania. 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Rare Disorders. http://rarediseases.org/rare-diseases/trichotillomania/. Accessed Sept. 30, 2016.
  3. Trichotillomania (hair-pulling disorder). Merck Manual Professional Version. http://www.merckmanuals.com/professional/psychiatric-disorders/obsessive-compulsive-and-related-disorders/trichotillomania. Accessed Sept. 30, 2016.
  4. Iorizzo M, et al. Current and future treatments of alopecia areata and trichotillomania in children. 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 2016;17:1767.
  5. Grant JE, et al. Trichotillomania.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6;173:868.
  6. Woods DW, et al. Diagnosi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richotillomania. Psych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14;37:301.
  7. Rothbart R, et al. Pharmacotherapy for trichotillomania.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14651858.CD007662.pub2/full. Accessed Oct. 3, 2016.
  8. Whiteside SP (expert opinion). Mayo Clinic, Rochester, Minn. Nov. 1, 2016.
  9. Moritz S, et al. A head-to-head comparison of three self-help techniques to reduce body-focused repetitive behaviors. Behavior Modification. 2021; doi:10.1177/0145445521101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