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尿崩症是一种罕见疾病,会导致体内体液失衡。这种失衡会产生大量尿液。即使您喝了水或其他液体,也会因为体液失衡而感到非常口渴。

虽然“尿崩症”和“糖尿病”这两个词有类似之处,但它们之间并没有相关性。糖尿病与高血糖水平有关,分为 1 型和 2 型糖尿病。

目前尚无治愈尿崩症的方法。但通过治疗可缓解口渴并减少尿量,从而避免脱水。

症状

尿崩症的体征和症状包括:

  • 极度口渴
  • 排出大量清白尿液
  • 晚上需要频繁起床小便
  • 偏爱冷饮

如果病情严重,且摄入大量液体,则您每天的尿量可能多达约 19 升(20 夸脱)。健康成人通常每天的平均排尿量约为 1-2 升(1-2 夸脱)。

患有尿崩症的婴幼儿可能有以下体征和症状:

  • 尿片湿重
  • 尿床
  • 睡眠困难
  • 发热
  • 呕吐
  • 便秘
  • 发育迟缓
  • 体重减轻

何时就诊

如果您发现自己有过度排尿和极度口渴,请立即就医。

病因

当您的身体无法适当地平衡体液水平时,便会发生尿崩症。

您的肾脏会过滤血液中的液态部分以清除废物。大部分液体会返回血流,而废物和少量液体构成尿液。尿液暂时储存在膀胱内,然后排出体外。

经肾脏过滤后的液体在返回血流时需要一种称为抗利尿激素(ADH,又称血管加压素)的激素。ADH 是在大脑中一个叫做下丘脑的部位产生的,储存在垂体腺(大脑底部的一个小腺体)中。引起 ADH 缺乏或阻断 ADH 作用的疾病会导致产生过量尿液。

如果您患有尿崩症,您的身体将无法适当地平衡液体水平。原因取决于所患尿崩症的类型。类型包括:

  • 中枢性尿崩症。手术、肿瘤、头部受伤或疾病对垂体腺或下丘脑造成的损害会影响抗利尿激素的正常产生、储存和释放,进而导致中枢性尿崩症。某些遗传性疾病也会导致这种状况。
  • 肾源性尿崩症。当肾脏结构存在缺陷,导致其无法对抗利尿激素做出适当的反应时,就会出现肾源性尿崩症。

    这种缺陷可能是由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或慢性肾脏疾病所致。某些药物,例如锂或膦甲酸(Foscavir)等抗病毒药物,也会导致肾源性尿崩症。

  • 妊娠期尿崩症。妊娠期尿崩症较为罕见。在妊娠期间,只有当母体内的抗利尿激素被胎盘产生的酶破坏时才会导致这种疾病。
  • 原发性多饮症。这种病症又称双源性尿崩症,会导致身体因饮用过量液体而产生大量稀释尿液。

    下丘脑的口渴调节机制受损可能引起原发性多饮症。这种疾病也与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有关。

有时尿崩症没有明显的发病原因。不过,有些人的自身免疫反应会导致免疫系统破坏制造加压素的细胞,进而也可能会引发这种疾病。

风险因素

对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患上的肾源性尿崩症,病因通常是存在永久改变肾脏浓缩尿液功能的遗传(基因)。尽管女性可以将基因遗传给孩子,但是肾源性尿崩症通常影响男性。

并发症

脱水

尿崩症可能会引起脱水。脱水可能导致:

  • 口腔干燥
  • 皮肤弹性变化
  • 口渴
  • 疲劳

电解质失衡

尿崩症会导致电解质失衡,电解质是血液中维持液体平衡的矿物质,例如钠和钾。电解质失衡的症状可能包括:

  • 虚弱
  • 恶心
  • 呕吐
  • 食欲不振
  • 肌肉痛性痉挛
  • 意识模糊

April 10, 2021
  1. AskMayoExpert. Diabetes insipidus and polyuria (child). Mayo Clinic; 2019.
  2. Garrahy A,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 in adults. Clinical Endocrinology. 2019;90:23.
  3. Diabetes insipidus.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https://www.niddk.nih.gov/health-information/kidney-disease/diabetes-insipidus. Accessed Jan. 15, 2021.
  4. Melmed S, et al. Posterior pituitary. In: 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14th ed. Elsevier; 2020.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Jan. 15, 2021.
  5. Ferri FF. Diabetes insipidus. In: Ferri's Clinical Advisor 2021. Elsevier; 2021.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Jan. 15, 2021.
  6. Kochhar RS, et al. Diabetes insipidus. Medicine. 2017;45:488.
  7. Robertson GL, et al. Diabetes insipidu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16;30:205.
  8. Bichet DG.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auses of 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Jan. 15, 2021.
  9. Walls RM, et al., eds. Electrolyte disorders. In: Rosen's Emergency Medicine: Concepts and Clinical Practice. 9th ed. Elsevier; 2018.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Jan. 15, 2021.
  10. Levy M, et al. Diabetes insipidus.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19; doi: 10.1136/bmj.l321.
  11. Nippoldt TB (expert opinion). Mayo Clinic. Jan. 15,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