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回肠造口术是使粪便绕过结肠或肛门而排出体外的手术。在回肠造口术过程中,小肠的一部分(称为回肠)通过腹部的一个开口(称为造口)引出。在体外用一个造口袋与造口相连,粪便会排入袋中。这称为造口装置。有些人将造口袋称为回肠造口袋。

如果小肠或大肠的某些部分受损、被切除或受疾病影响,这时可能需要进行回肠造口术。该手术常用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结肠或直肠癌或肠道损伤等病症。

回肠造口术类型

回肠造口术有几种类型,您的医护团队会决定哪种类型最适合您。

  • 末端回肠造口术。 末端回肠造口术是将回肠的一端通过腹壁引出形成造口。另一端经缝合或钉合密闭,留置腹腔内。这种造口只有一个排便开口。
  • 袢式回肠造口术。 袢式回肠造口术是将小肠的一部分(称为回肠)通过腹壁开口引出体外。回肠被部分切开以形成双开口。粪便通过一个开口(称为近端襻)排出。黏液通过另一个开口(称为远端襻)排出。该手术有时称为转流袢式回肠造口术。
  • 可控性回肠造口术(又称 Kock 造口袋)。 该手术利用部分回肠构建一个内部储袋,内置一个防止排泄物泄漏的瓣膜。每天需多次经造口插管排空储袋。无需外部造口袋。对于不想使用永久性外部造口袋的患者,可控性回肠造口术可能是一种替代方案。由于手术复杂且可能存在并发症,这种手术不太常用。

临时性与永久性回肠造口术

您可能短期需要进行回肠造口术,以便肠道休整愈合。此手术方式称为临时性回肠造口术。通常在肠道愈合后再行造口还纳术。愈合通常需要几周或几个月,但也可能需要数年。

如果结肠损伤无法愈合或需要手术切除结肠、直肠或肛门,您可能需行终身回肠造口术。此手术方式称为永久性回肠造口术。永久性回肠造口术后,粪便将始终通过造口排出。

其他造口手术

造口术是在腹部制作开口(称为造口)从而让排泄物排出体外的外科手术。回肠造口术是造口术的一种。不过,还有其他类型的造口术。例如,结肠造口术是将排泄物从大肠(又称结肠)改道排出。尿道造口术则是使尿液绕过膀胱通过造口排出。

目的

当大肠(又称结肠)或直肠因疾病、损伤或其他并发症无法安全处理排泄物时,通常需行回肠造口术。行回肠造口术的一些常见原因包括:

  • 炎性肠病(又称 IBD)。 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会损伤结肠。
  • 结肠或直肠癌。 当癌症累及结肠或直肠时,可能需要全部或部分切除结肠或直肠。若肿瘤浸润穿透结肠或直肠全层,或引发肠梗阻,可能需行结肠切除术或肠段切除术。
  • 肠梗阻(又称梗阻)。 回肠造口术可缓解由癌症、瘢痕或其他病变引发的结肠梗阻。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又称 FAP)。 该遗传性疾病会导致结肠内大量息肉形成且可能有癌变倾向。结肠切除后可能需行回肠造口术来处理排泄物。
  • 外伤或损伤。 结肠损伤(如意外或枪伤造成的损伤)可能需行回肠造口术。
  • 憩室炎并发症。 憩室炎引发的严重感染或结肠撕裂需行回肠造口术。憩室炎表现为结肠壁形成肿胀的囊状膨出。
  • 出生时就存在的疾病(称为先天性疾病)。 有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或肛门闭锁)的婴幼儿可能需行结肠造口术。
  • 术后康复。为保护结肠或直肠术后组织,可进行回肠造口术,以便让组织有时间愈合。

风险

所有手术都有风险。这些风险包括出血、感染、血凝块和肺炎,以及麻醉相关风险。

回肠造口术特有的一些风险包括:

造口相关并发症

这些风险与在腹部创建和维持人工开口(称为造口)直接相关:

  • 脱垂。 部分肠管可能从造口突出,这种情况称为脱垂。
  • 回缩。 造口可能下沉到皮肤表面以下,导致渗漏或难以粘贴回肠造口袋。
  • 出血。 这在术后 30 天内更常见。
  • 变窄(又称狭窄)。 造口开口可能变窄,导致粪便通过受阻。如发生这种情况,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扩张或修复造口。
  • 疝气。 造口周围可能形成疝气,导致皮下出现隆起处。
  • 组织死亡,又称坏死。 造口供血可能受限,即组织死亡。这种情况需要紧急就医。
  • 皮肤刺激。 渗漏或造口装置佩戴不当可导致造口周围皮肤出现刺激或感染。
  • 渗漏。 造口渗漏多见于术后早期,后期也可能因体重变化以及妊娠而发生。
  • 造口与皮肤分离。 造口通过缝线与皮肤相连。有时,缝线会脱落,形成开放性伤口。

肠道相关并发症

这些风险涉及回肠造口术后肠道及其功能:

  • 排便量过多或腹泻。 大多数患者每日排空造口装置 4-6 次。如果排空更频繁,请联系医护团队了解管理方法。
  • 阻塞。 造口或肠道可能发生堵塞(即梗阻)。这可能导致疼痛和消化问题。
  • 手术形成的瘢痕组织(称为粘连)。 手术后可能形成瘢痕组织,导致器官和组织粘连在一起。这可能引发阻塞或限制血流。

其他并发症

与回肠造口术相关的其他风险包括:

  • 脱水。 造口体液流失增加可致脱水,术后早期愈合阶段尤甚。
  • 营养吸收障碍。 肠道大范围切除或改道可导致营养吸收障碍。

除生理风险外,回肠造口术可能还会造成心理影响。适应造口术后生活可能具有挑战性,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如果在适应回肠造口术后生活方面遇到困难,请与医护团队联系。团队可提供支持资源或转介互助小组。

如何进行准备

无论回肠造口术是临时性还是永久性,充分的术前准备均有助于减轻过渡阶段的不适并适应术后新生活。回肠造口术的术前准备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术前评估

术前通常先进行评估。评估可能包括以下主题:

  • 咖啡因、酒精、烟草和电子烟的使用。 这些产品可能会影响愈合和康复。
  • 平时服用的药物或补充剂。 您在术前可能需要停用某些药物或补充剂。有些药物也可能影响术后愈合。
  • 积蓄体力。 如果身体允许并且医护团队批准,可进行步行或拉伸等轻度运动。增强整体健康状况可加速术后愈合。
  • 标记造口(又称造口术)部位。 医护团队成员会标记造口部位。造口通常邻近手术部位。选择造口位置需考虑皮肤自然皱褶、腹肌分布及现有瘢痕。肚脐、腰线及髋骨位置也可能是影响因素。医护团队可帮助选择一个您在坐立和站立时都易于触及和观察的位置。但是,最终造口位置将在外科医生能在术中观察到结肠情况时确定。
  • 饮食与禁食。 术前可能需遵循特殊饮食方案或使用肠道清洁液。与医护团队沟通要遵循的说明。

为您的住院做计划

在回肠造口术后,您需要住院几天。住院时间取决于您的具体情况。请安排他人帮忙处理家务和工作。

事先考虑好您在医院康复期间要携带哪些物品。您可能需要带的物品包括:

  • 睡袍和拖鞋。
  • 洗漱用品,例如牙刷和牙膏,以及剃须用品(如需要)。
  • 舒适的衣物,在出院回家时穿。术后最好穿宽松的衣服,避免挤压造口。
  • 消磨时间的活动,例如书籍、杂志或游戏。

可能出现的情况

回肠造口术期间

回肠造口术可采用开放入路或腹腔镜入路完成。具体选择取决于整体健康状况及实施回肠造口术的病因等因素。也取决于外科医生的建议。

  • 开放式回肠造口术。 开放式手术需在腹部做一个较长的切口,以触及小肠。外科医生手工操作,复位或切除病变肠段。开放式手术通常需更长的住院时间与恢复期,但这对于复杂病情可能是必要的。此手术方式更常用于需快速干预的急诊情况。
  • 微创回肠造口术。 微创回肠造口术包括腹腔镜或机器人回肠造口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这两种手术方式均需在腹部做几个小切口。腹腔镜为末端配备微型摄像头的细管。通过摄像头,外科医生能在手术过程中观察体内情况。

    机器人手术系统包括摄像臂和其他握持手术工具的机械臂。机器人手术过程中,医护团队有多名成员在手术室内。他们通过显示器操控摄像头和手术工具。

手术的类型取决于您的状况和外科医生的专业技能。腹腔镜和机器人回肠造口术可减轻术后疼痛并缩短恢复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接受这些手术。

最常见的回肠造口类型有末端回肠造口术和袢式回肠造口术。两种手术方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 麻醉与术前准备。 在您到达后进行手术前,医护团队会将您带入准备室。团队成员会监测您的血压和呼吸。您可能会通过手臂静脉接受抗生素药物。

    然后您将被带到手术室,并躺在手术台上。可能会为您使用一种让您进入类似睡眠状态(全身麻醉)的药物。手术过程中您会处于无意识状态。

  • 手术切口。 如果进行开放式手术,外科医生会在您的腹部做一个大切口。如果是腹腔镜手术,则会做几个小切口,大小刚好够插入摄像头和手术工具。
  • 定位回肠。 外科医生会找到回肠并在保留其血供的同时,将其与周围组织分离。
  • 创建造口。 外科医生在腹壁做一个开口。将回肠切断后从腹壁引出以形成造口。将回肠与开口处的皮肤缝合,以固定造口。造口现在成为粪便的新排口,粪便将收集在回肠造口袋中。
  • 切口闭合与回肠造口袋放置。 如果进行的是临时性回肠造口术,外科医生会确保预留二期还纳条件。外科医生会用缝线或吻合钉闭合手术部位。回肠造口袋连在造口上,以便收集排泄物。

回肠造口术后

根据您接受的是开放式还是腹腔镜手术,您可能需要住院几天到一周。术后愈合需要时间,通常约 6 至 8 周。休息和恢复非常重要。相较于开放式手术,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恢复速度可能更快。

在院康复期间,医护团队将指导您如何护理回肠造口。团队中可能包括一名造口护理专科护士(称为伤口造口失禁护理护士或 WOC 护士)。医护团队还可以解答关于新造口装置的疑问以及在佩戴造口袋的情况下适应日常生活的相关问题。

以下是需要了解的一些回肠造口术基本知识:

造口装置

住院期间,每 1 至 4 天更换一次回肠造口装置。在家中,需要每周更换约两次造口装置。医护团队可帮助您确定最适合的造口装置类型。

造口装置包含一个储便袋和一个称为“底盘”的黏性屏障。底盘将造口袋固定在皮肤上并保护皮肤。底盘开口需紧密贴合造口边缘以最大程度保护皮肤。

粪便不应长时间接触皮肤。否则,可能导致健康皮肤受损。如果造口装置从皮肤上脱落,必须立即更换以保护皮肤。

有些回肠造口术患者更倾向于佩戴固定带或胶带来固定造口袋。有些患者选择不佩戴。如果想使用固定带,请与造口护士沟通如何选择尺寸合适的固定带。

造口护理

造口通常呈红色、肿胀且湿润。它可能凸出腹壁皮肤最多 2.5 厘米(1 英寸)。随着时间的推移,肿胀会逐渐消退。造口可能会在在术后最初 4-8 周内逐渐缩小。

了解造口(通常称为造口术)护理方法是回肠造口术术前准备的重要部分。医护团队可能会为您提供以下信息:

  • 造口护理。 WOC 护士或专门从事造口护理的医护团队成员将与您见面,告知您回肠造口术的预期情况。医护团队可能会示范清洁和维护造口袋以及护理造口的正确操作。
  • 造口用品。 医护团队可以帮助您选择最适合的造口用品。有些公司会提供样品,帮助您体验不同产品。随着身体的康复以及对造口及其用品的逐渐熟悉,您可能想尝试不同的产品以满足个人偏好。

排空造口袋

医护团队会教您如何从底部开口排空回肠造口袋。您可以坐在马桶上或站在马桶前进行操作。通常每天需要排空造口袋 4 至 8 次。为避免造口袋在衣物下显形,当内容物达到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容量时就应排空。这也能避免造口装置过重,从而影响密封性。

粪便排出

术后初期,粪便呈液态。随着小肠开始吸收更多水分,数周后粪便逐渐变稠。术前,大肠会吸收部分水分。饮食、情绪状态和药物可能影响粪便的稠度。

肠道功能恢复初期,经回肠造口的排便量可能难以预测。术后短期内,您可能需要更频繁地排空造口袋。随着身体在术后恢复,小肠会逐步适应,身体的排便量可能会逐渐减少。但如果体内剩余小肠较短,您可能需要更频繁地排空造口袋。

异味控制

异味是回肠造口患者中常见的顾虑。尽管造口袋具有防臭性,但排空时可能仍会有一些异味。您可能会发现有些食物会加重粪便异味。

如果异味困扰您,可在造口袋中使用除味剂或除臭剂。不用种类的口服除味剂也可选用。医护团队成员可与您交流此类产品相关信息。

皮肤护理

由于小肠液的 pH 值平衡特性,回肠造口患者皮肤出现刺激的风险较高。医护团队可以提供保持皮肤健康的建议。建议可能包括帮助您找到合适的造口袋用品,以及更易于保护皮肤的造口装置更换技巧。

结肠造口术后的生活

适应回肠造口术后生活需要时间。随着您逐渐习惯回肠造口后的生活并计划开始走出家门时,您可能会有很多问题。做过回肠造口术后还能旅行吗? 能游泳吗? 如何淋浴? 是否需要购买不同的衣服? 对亲密生活有何影响? 一旦适应,您可能发现仍可从事造口术前喜爱的许多活动。

浸浴和游泳

淋浴时可佩戴或摘掉回肠造口装置。水不会进入造口,但请避免淋浴喷头直接冲洗造口或造口装置。这样做有助于防止造口损伤,并且有助于防止造口装置松脱。

请在造口活动较少时淋浴或浸浴。例如,把这作为清晨第一件事。肥皂不会造成造口损伤,但需要彻底冲洗造口周围皮肤的肥皂残留。肥皂渗入造口装置底部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回肠造口术后可以游泳。带有图案或花纹的泳衣可能更具遮盖性。浸浴、淋浴或游泳后,请彻底让胶带和造口装置干燥。可用冷风档吹风机辅助干燥。

衣服

术后通常无需换掉术前平时穿着的衣物。但每个人的造口位置不同,有时可能需要调整穿着。大多数人应避免穿着紧身衣物或使用皮带等配饰。造口下方的衣物过紧可能会阻碍粪便流入造口袋。

亲密关系

回肠造口术后仍可拥有令人满意的亲密关系,但由于身体形象的变化以及造口和造口袋的存在,可能需要一些时间适应。许多人担心渗漏或异味。使用较小的造口袋、事前排空造口袋,或用衣物或特殊包裹物遮盖造口袋有助于缓解这些担忧。与伴侣坦诚沟通感受和偏好,同时给自己时间建立自信,可使亲密行为重新变得自然。

饮食与营养

回肠造口术不会影响身体消化食物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您会逐步了解自己的饮食反应。以下信息可能有助于回肠造口术管理:

  • 规律进食。 定时用餐,尽量每日三餐或少食多餐。这有助于消化并控制排便量。
  • 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 咀嚼有助于消化。
  • 保持水分充足。 每日饮水 8-10 杯,每杯约 240 毫升(8 液量盎司)。这有助于预防便秘和脱水。
  • 每次尝试一种新食物。 这有助于您了解哪些食物适合自己。
  • 记录不同食物对排便的影响。 这有助于您通过选择食物来改善粪便稠度。

术后前两周,限制易产气或导致稀便的食物,包括豆类、啤酒、西兰花、卷心菜、花菜、洋葱和碳酸饮料。还要限制可能无法完全消化的食物,包括新鲜水果和生蔬菜。避免食用这些食物有助于减少排气和排便量。

运动

回肠造口术通常不会限制您的身体活动。轻度运动有助于增强肌肉,并保持消化道正常工作。您选择的运动水平和类型通常取决于您术前感到舒适的运动。

在室内或室外行走。这是术后可以进行的最佳身体活动之一。术后前几周可能只能进行短距离行走。随着身体开始感到舒适,再逐渐增加行走距离。

旅行

在做好一些规划的情况下,回肠造口术后旅行完全可行。如要乘坐飞机,请在随身行李中携带额外的用品,如造口袋、底盘和清洁用品等。旅途中可能需要这些物品,而托运行李可能会丢失。

保持水分摄入,注意饮食以避免胀气或稀便,并了解卫生间的位置(尤其是在飞机上和长途驾驶时),以便您可以舒适地排空造口袋。

结果

回肠造口术后,需居家让身体恢复数周。初期可能会感到虚弱,但最终会恢复体力。

如果回肠造口术是临时性的,通常在几个月后经检查确认愈合,可行造口还纳术。医护团队可在随访期间监测康复情况,然后决定后续方案。

Sept. 24, 2025
  1. Davis BR, et al.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olon and Rectal Surgeon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ostomy surgery. Diseases of the Colon and Rectum. 2022; doi:10.1097/DCR.0000000000002498.
  2. Hedrick TL, et al. AGA clinical practice update on management of ostomies: Commentary.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2023; doi:10.1016/j.cgh.2023.04.03.
  3. Landmann RG, et al. Ileostomy or colostomy care and complications.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March 10, 2025.
  4. Living with an ileostomy. United Ostomy Associations of America. https://www.ostomy.org/ileostomy/. Accessed April 2, 2025.
  5. Townsend CM Jr, et al. Colon and rectum. In: 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 The Biological Basis of Modern Surgical Practice. 21st ed. Elsevier; 2022.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March 10, 2025.
  6. Feldman M, et al., eds. Ileostomies, colostomies, pouches, and anastomoses. In: Sleisenger and Fordtran's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Disease: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Management. 11th ed. Elsevier; 2021.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March 10, 2025.
  7. Lebwohl MG, et al. Stoma care. In: Treatment of Skin Disease: Comprehensiv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6th ed. Elsevier; 2022.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March 10, 2025.
  8. Berti-Hearn L, et al. Ileostomy care: A guide for home care clinicians. Home Healthcare Now. 2019; doi:10.1097/NHH.0000000000000776.
  9. Colostomy or ileostomy stoma site selection, preoperative. Lippincott Procedures. https://procedures.lww.com. March 10, 2025.
  10. Ileostomy facts. United Ostomy Association of America. https://www.ostomy.org/ileostomy/. March 10, 2025.
  11. Ostomy surgery of the bowel.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https://www.niddk.nih.gov/health-information/digestive-diseases/ostomy-surgery-bowel. Accessed March 27, 2025.
  12. Ileostomy guid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https://www.cancer.org/cancer/managing-cancer/treatment-types/surgery/ostomies/ileostomy.html. Accessed April 2, 2025.
  13. New ostomy patient guide. United Ostomy Association of America. https://www.ostomy.org/new-ostomy-patient-guide/. Accessed March 27, 2025.
  14. Health Education & Content Services. Ileostomy. Mayo Clinic; 2023.
  15. Recovering and lifestyle changes after an ileostomy.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https://www.nhs.uk/conditions/ileostomy/recovery/. Accessed April 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