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破伤风是一种由产生毒素的细菌引起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该疾病可导致肌肉收缩,尤其是颚和颈部肌肉。破伤风俗称“锁口风”。

破伤风的严重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破伤风无法治愈。治疗的重点是控制症状和并发症,直至破伤风毒素的毒效消失。

由于疫苗的广泛使用,破伤风病例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地区十分少见。对于未及时接种疫苗的人来说,这种疾病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威胁,并且在发展中国家/地区较为常见。

症状

从感染到出现体征和症状的平均时间(潜伏期)为 10 天。潜伏期可能为 3 至 21 天不等。

最常见的破伤风类型称为全身性破伤风。体征和症状逐渐出现,然后会在两周内逐渐恶化。通常从下颚开始,并沿身体向下发展。

全身性破伤风的体征和症状包括:

  • 疼痛性肌痉挛和下颚肌肉僵硬不动(肌肉僵硬)
  • 嘴唇周围的肌肉紧张,有时产生一直咧嘴笑的外观
  • 颈部肌肉出现疼痛性痉挛和僵硬
  • 吞咽困难
  • 腹部肌肉僵硬

破伤风进展导致反复疼痛性痉挛、癫痫发作样痉挛,会持续数分钟(全身性痉挛)。通常情况下,会出现颈部和背部拱起,腿部僵硬,手臂向身体靠拢,拳头紧握。颈部和腹部肌肉僵硬可能导致呼吸困难。

这些严重的痉挛可能由刺激感官的小事件引起:巨响、身体接触、气流或灯光。

随着疾病进展,其他体征和症状可能包括:

  • 高血压
  • 低血压
  • 心率加快
  • 发热
  • 严重出汗

局部性破伤风

这种罕见的破伤风会导致伤口附近的肌肉痉挛。虽然这种疾病通常不太严重,但可能会进展为全身性破伤风。

头部破伤风

这种罕见的破伤风是由头部受伤引起的。该疾病可能导致面部肌肉无力和下颌肌肉痉挛,还可能发展成全身性破伤风。

何时就诊

破伤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如果您有破伤风的体征或症状,请寻求急救护理。

如果伤口简单、干净,并且您在过去 10 年内注射过破伤风疫苗,则可以居家护理伤口。

如果有以下情况,请就医:

  • 过去 10 年内未接种过破伤风疫苗。
  • 不确定上次接种破伤风疫苗的时间。
  • 有刺伤、伤口有异物、动物咬伤或深度割伤。
  • 伤口被污垢、泥土、粪便、铁锈或唾液污染,或者不确定在发生上述污染后是否已充分清理伤口。对于受污染的伤口,如果距离上次接种破伤风疫苗已经过去五年或更长时间,则需要接种加强针。

病因

导致破伤风的细菌被称为破伤风梭菌。这种细菌可以在土壤和动物粪便中以休眠状态存活。在找到繁衍之地以前,它们基本上停止了一切活动。

当休眠的细菌进入伤口时(伤口的环境很利于它们生长),这些细胞便被唤醒。随着它们生长和分裂,它们会释放一种毒素,即破伤风痉挛毒素。这种毒素会伤害体内控制肌肉的神经。

风险因素

导致破伤风感染的最大风险因素是未接种疫苗或未及时接种 10 年效力期的加强针。

增加发生破伤风感染风险的其他因素包括:

  • 切口或伤口接触到土壤或粪肥
  • 伤口中有异物,如钉子或碎片
  • 有免疫抑制医疗状况史
  • 糖尿病患者受感染的皮损
  • 未全程接种疫苗的母亲的脐带受感染
  • 共用针头或使用不卫生的针头注射非法药物

并发症

破伤风感染的并发症可能包括:

  • 呼吸问题。危及生命的呼吸问题可能由声带收紧及颈部和腹部肌肉僵硬引起,尤其是在全身性痉挛发作期间。
  • 肺动脉阻塞(肺栓塞)。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血凝块可能阻塞肺主动脉或其中一个动脉分支。
  • 感染性肺炎。意外将异物吸入肺部导致的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可能是全身性痉挛的并发症。
  • 骨折。全身性痉挛可能导致脊柱或其他骨骼骨折。
  • 死亡。破伤风引起死亡通常是由于痉挛时气道阻塞或调节呼吸、心率或其他器官功能的神经受损导致。

预防

接种疫苗可以预防破伤风。

儿童疫苗接种

破伤风疫苗作为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以及无细胞百日咳疫苗(DTaP)的一部分在儿童中接种。白喉是发生在鼻和咽喉的一种严重细菌感染。无细胞百日咳(也称为百日咳)是一种呼吸道感染,传染性极强。

对百日咳疫苗不耐受的儿童可接种一种名为 DT 的替代疫苗。

DTaP 需要接种 5 次,通常在适龄儿童的手臂或大腿部位注射:

  • 2 个月大
  • 4 个月
  • 6 个月
  • 15 到 18 个月
  • 4 到 6 岁

7 至 18 岁儿童的疫苗接种

建议 11 岁或 12 岁的儿童注射加强针。这种加强针名为 Tdap 疫苗。如果您的孩子处于该年龄段,但尚未注射加强针,请与医生讨论适当的方案。

19 岁及以上的成人接种疫苗

建议成人每 10 年注射一剂加强针。可注射的疫苗有两种:Tdap 或 Td。如果您幼年时没有接种过破伤风疫苗或者不确定自己是否接种过疫苗,请咨询医生,以了解接种 Tdap 疫苗的相关事宜。

孕期疫苗接种

无论母体疫苗接种时间表如何,都建议在孕晚期接种加强针。

其他建议

  • 要求医生定期检查您的疫苗接种状态。
  • 如果您正在计划出国旅行,请检查您的疫苗接种时间表。

Dec. 21, 2023
  1. Bennett JE, et al. Tetanus (Clostridium tetani). In: Mandell, Douglas, and Bennet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9th ed. Elsevier; 2020.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March 4, 2021.
  2. Tetanus: For clinician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tetanus/clinicians.html. Accessed March 4, 2021.
  3. Thwaites L. Tetanus.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March 4, 2021.
  4. AskMayoExpert. Tetanus, diphtheria, and pertussis (Tdap) vaccination. Mayo Clinic; 2020.
  5. Fowler GC, et al., eds. Wound dressing. In: Pfenninger and Fowler's Procedures for Primary Care. 4th ed. Elsevier; 2020.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March 4, 2021.
  6. Havers FP, et al. Use of tetanus toxoid, reduced diphtheria toxoid,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s: Updated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 United States, 2019. MMW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2020; doi:10.15585/mmwr.mm6903a5.
  7. Tetanus (lockjaw).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ttps://www.vaccines.gov/diseases/tetanus. Accessed March 4, 2021.
  8. Emergency wound manag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disasters/emergwoundhcp.html. Accessed March 8, 2021.
  9. Emergency wound care after a natural disaster.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disasters/woundcare.html. Accessed March 8,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