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连体双胞胎是指出生时身体部分相连的两名婴儿。

早期胚胎仅部分分离为两个个体时,就会出现连体双胞胎。虽然从胚胎发育出两名胎儿,但其身体仍部分相连,最常见的连接部位是胸部、腹部或骨盆。连体双胞胎还可能共用一个或多个内脏器官。

虽然很多连体双胞胎在出生时未存活(死胎)或出生后不久就死亡,但手术和技术的进步已提高相关的存活率。一些存活下来的连体双胞胎可通过手术进行分离。手术成功与否取决于双胞胎的连体部位、共用的器官及数量。同时,也取决于外科团队的经验和技术。

症状

没有特殊的症状提示连体双胎妊娠。与其他双胎妊娠一样,子宫的生长速度可能比单胎妊娠更快。在怀孕早期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疲劳、恶心和呕吐。连体双胞胎可在妊娠早期用超声波诊断出来。

联体胎儿的相连方式

连体双胞胎一般根据彼此相连的部位分类。他们有时共用器官,也有可能共用身体的其他部分。每对连体双胞胎都有其独特性。

连体双胞胎可能在以下部位相连:

  • 胸部。胸部联胎在胸部面对面相连。他们往往共用心脏,也可能共用肝脏和小肠上段。这是连体双胞胎最常见的相连部位之一。
  • 腹部。脐部联胎在肚脐附近相连。很多脐部联胎共用肝脏以及部分上消化道(胃肠道,即 GI 道)。有些连体双胞胎共用小肠下段(回肠)和大肠最长的部分(结肠)。通常不会共用心脏。
  • 脊柱底部。臀部联胎通常背对背在脊柱底部和臀部相连。有些臀部联胎共用下胃肠(GI)道,少数共用生殖和泌尿器官。
  • 整个脊柱。脊柱联胎背对背沿着整个脊柱相连。这种类型很少见。
  • 骨盆。坐骨联胎在骨盆部位相连,可能为面对面或端对端。很多坐骨联胎共用下 GI 道、肝脏以及生殖和泌尿器官。联体胎儿可能各有两条腿;较少情况下,两个胎儿共用两条或三条腿。
  • 躯干。体侧联胎在骨盆处以及部分或全部胸腹部边对边相连,但头部分开。双胞胎可能有两条、三条或四条手臂,可能有两条或三条腿。
  • 头部。头颅联胎在头部后侧、上部或侧面相连,但不在面部相连。头颅联胎共用部分颅骨。但他们的大脑通常是分开的,尽管他们可能共用部分脑组织。
  • 头部和胸部。头部联胎在头部和上半身相连。两张脸在共用头部的相对面,且共用一个大脑。这类联胎很少成活。

极少数情况下,联胎中的一个可能比另一个体形更小,更加没有完全成形(不对称连体双胞胎)。极罕见的情况下,其中一个胎儿部分发育在另一个胎儿体内(寄生胎)。

病因

当一个受精卵分裂发育成两个受精卵时,就会产生同卵双胞胎(单卵双胎)。受孕后 8 到 12 天内,分裂形成单卵双胎的胚胎层将开始发育成特定器官和结构。

有人认为,一旦胚胎分裂时间迟于该时间段(通常在受孕后 13 到 15 天),分裂便会提前停止,导致形成连体双胞胎。

另外一种理论认为,两个单独的胚胎可能是在发育早期通过某种方式融合在一起。

导致这两种情况的潜在原因尚不清楚。

风险因素

因为连体双胞胎非常稀少,原因尚不明确,一些夫妇更有可能生出连体双胞胎的原因并不清楚。

并发症

连体双胞胎妊娠病情复杂,会显著增加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连体双胞胎需行剖腹产分娩。

和双胞胎一样,连体双胞胎可能早产,其中一个或两个胎儿可能死产或出生后不久死亡。双胞胎的严重健康问题既可能在出生后立即出现,例如呼吸困难或心脏问题。健康问题也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例如脊柱侧凸、脑瘫或学习障碍。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决于双胞胎的连体部位(即共用的器官或身体部位)以及医护团队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如果初步诊断为连体双胞胎,家人和医护团队必须详细讨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应对策略。

March 23, 2023
  1. Mian A, et al. Conjoined twins: From conception to separation, a review. Clinical Anatomy. 2017; doi:10.1002/ca.22839.
  2. Greco PS, et al. Conjoined twins: An obstetrician's guide to prenatal care and delivery management. Journal of Perinatology. 2021; doi:10.1038/s41372-021-01107-5.
  3. Sager EC, et al. Conjoined twins: Pre-birth management, changes to NRP, and transport. Seminars in Perinatology. 2018; doi:10.1053/j.semperi.2018.07.008.
  4. FAQs: Multiple pregnancy.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https://www.acog.org/womens-health/faqs/multiple-pregnancy. Accessed May 19, 2022.
  5. Wang SS, et al. Double trouble: Complications in twin pregnancies. Ultrasound Quarterly. 2020; doi:10.1097/RUQ.0000000000000484.
  6. Frawley G. Conjoined twins in 2020 ⸺ 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directions. Current Opinion in Anesthesiology. 2020; doi:10.1097/ACO.0000000000000864.
  7. Arnold J, et al. Introduction: Unique challenges in the care of conjoined twins. Seminars in Perinatology. 2018; doi:10.1053/j.semperi.2018.07.007.
  8. Cugini K, et al. Therapy services and specialized devices for conjoined twins: Unique challenges with conjoined twins and the importance of physical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Seminars in Perinatology. 2018; doi:10.1053/j.semperi.2018.07.010.
  9. Thomas A, et al. An ethically-justifiable, practical approach to decision-making surrounding conjoined-twin separation. Seminars in Perinatology. 2018; doi:10.1053/j.semperi.2018.07.016.
  10. Anca FA, et al. Special forms in twin pregnancy ― Asymmetric conjoined twins.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Life. 2015;8:115.
  11. Ruffo G, et al. Fetus-in-fetu: Two case reports. Journal of Maternal-Fetal & Neonatal Medicine. 2019; doi:10.1080/14767058.2018.1449207.
  12. Schenone MH (expert opinion). Mayo Clinic. June 8,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