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岂止一己利

妙佑医疗国际医生为帮助陌生人而捐赠身体器官

来自妙佑医疗国际员工

Fischer 医生表示:“如果您认为生活中存在能够超越自我和欲望的东西,生活就是有意义的。生活不仅仅是关乎自己。”

儿科医生 Phil Fischer(医学博士)坦率地承认这是一个奇怪且疯狂的想法。

当时,他正在与住院医师和医学生一起进行儿科查房,谈论一位患者的肾功能衰竭。一名学生开玩笑说,如果有同学愿意捐献肾脏,就会得到更好的成绩。Fischer 医生开始大笑,但他转而意识到这并不好笑,为什么不自己捐献肾脏呢?他曾在教堂做过志愿者,还曾前往资源匮乏的国家帮助其他人。捐肾又有什么不同呢?

Fischer 医生表示:“这是让我从个人角度审视这一问题的时刻。我不知道捐献流程为什么会卡住。但出于某些原因,这成为了现实。”

他与同事和妻子讨论了自己想要捐肾的想法。所有人都支持他。他知道存在风险,但风险并不比乘车高。他还知道,从统计学上来看,捐肾的人比没有捐肾的人寿命更长。但这不是因为捐献有益于健康,而是因为捐献候选人必须非常健康才能进行捐献。而且他还有此前积累的一些额外假期。

遗憾的是,他与该儿科患者并不匹配,但目前正有 80,000 多人在等待肾脏捐赠,今年将有 4,500 人在等待过程中去世。

不久后,Fischer 医生就经历了全面的甄选过程:血液检测、体检、心理检查等等。当他成功地通过所有检查之后,医生通过腹腔镜手术(一种可缩短恢复时间的微创技术)切除了他的肾脏。

Fischer 医生指出:“原则上,这与献血没有什么不同。”尽管其他人可能会对此提出质疑。(讽刺的是,Fischer 医生并没有献血资格,因为他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慈善工作使他成为疟疾高危人群。)

Fischer 医生在术后第二天即出院回家。在大约一周的时间内,他就可以走 1 英里(约 1.6 千米)左右。疼痛“并无大碍;我在医院可能服用了一些药,但在家却没有。”约两周后,他的恢复出现了些许停滞。医生告诉他,身体需要六周左右的时间才能适应由一个肾脏发挥功能,他认为自己可能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并没有。

捐献后的前几个月,Fischer 医生并未向任何人提及自己进行了捐献。他知道这很奇怪,也不想他人混淆其背后的动机。他这样做是为了帮助他人,而不是为了获得关注。但他的医生和牧师却鼓励他告诉其他人,认为他的经历可能会启发其他人也这样做。

Fischer 医生坚信“目标驱动生活”理念,其主要宗旨是“不要仅关注自己”。

他说:“如果你从生活中有比自我更重要的目标这一观点出发,这一切就说得通了。生活不仅仅关乎于我。”

迄今为止,妙佑医疗国际已有五名员工捐赠了肾脏。随着 Fischer 医生的故事逐渐为更多人所知,妙佑医疗国际的 William J. von Liebig 移植中心收到了来自员工的更多问询。

慷慨捐赠推动了妙佑医疗国际的发展。立即进行捐赠。

了解有关妙佑医疗国际的活体供体移植计划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