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口吃(也称为结巴或儿童期发病的言语流畅性障碍)是一种言语障碍,涉及经常出现不能正常流畅说话的严重问题。口吃的人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却很难说出来。例如,他们可能会重复或拉长某些字词、某些音节或某些辅音或元音的发音。他们也可能会因字词或发音的问题而在说话时停顿。
作为学习说话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口吃在幼童中很常见。当幼童的言语和语言能力没有发展到能跟得上他们想说的话的程度时,他们可能会口吃。大多数儿童的发育性口吃会随年龄而自愈。
但有时口吃是一种慢性疾病,会持续到成年。这种口吃会影响自尊和与他人的互动。
患有口吃的儿童和成人可能会从一些治疗中受益,比如使用电子装置来提高说话流利度的言语治疗或认知行为疗法。
症状
口吃的体征和症状可能包括:
- 难以开口说出第一个词语、短语或句子
- 拉长某个词语发音或词语中的各音
- 重复某个发音、音节或词语
- 遇到某些音节或词语时短暂失声,或者在某个词语内部停顿(拆词)
- 如果预计难以说出下一个词,可能会加入额外的词语,例如“嗯”
- 面部或上身过分紧张、紧绷或移动,以至于说不出一个词语
- 对谈话感到焦虑
- 有效沟通能力受限
口吃导致的言语困难可能伴有:
- 快速眨眼
- 嘴唇或下颚颤抖
- 面部抽动
- 头部抖动
- 握紧拳头
当兴奋、疲倦或承受压力时,或者感到难为情、仓促或有压力时,口吃可能加剧。对于口吃者,面对人群演讲或打电话交流等场合可能尤其困难。
但是,在自言自语时或者与其他人一起唱歌或朗诵时,大多数口吃者可以正常说话而不结巴。
何时在医生或约诊语言病理学家处就诊
2 到 5 岁的儿童经常会有口吃的情况。对大多数儿童而言,这是语言学习的一部分,会自行好转。但持续的口吃可能需要治疗,以提高言语的流畅性。
如果口吃符合以下情况,请联系医生转诊或直接联系语言病理学家约诊:
- 持续 6 个月以上
- 伴有其他言语或语言方面的问题
- 随着儿童的成长变得更频繁或一直存在
- 伴有肌肉紧绷或明显的说话困难
- 影响在学校、工作或社交中的有效沟通能力
- 引起焦虑症或情绪问题,例如对需要说话的场合感到恐惧或逃避
- 成人时开始出现
病因
研究人员继续研究发育性口吃的根本原因。可能涉及多种因素组合。发育性口吃的可能原因包括:
- 言语动作控制异常。一些证据表明,病因可能涉及到言语动作控制(例如时序、感受和动作协调)异常。
- 遗传学。口吃往往在家族中遗传。口吃似乎可能源自遗传(基因)异常。
其他原因引起的口吃
除了发育性口吃之外,患者的言语流利程度也会受到影响。卒中、创伤性脑损伤或其他脑部疾病都可能导致说话迟缓、停顿或重复(神经源性口吃)。
负性情绪还可能影响言语流利程度。通常不口吃的人在紧张或感到压力时也可能会出现表达不流利的情况。这些情况也可能会降低口吃者的言语流利程度。
遭受情绪创伤后出现的言语困难(心因性口吃)并不常见,并且与发育性口吃不同。
风险因素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现口吃。增加口吃风险的因素包括:
- 儿童期发育迟缓。有发育延迟或其他言语问题的儿童可能更容易口吃。
- 有亲属口吃。口吃往往在家族中遗传。
- 压力。来自家庭的压力、父母的高期望或其他类型的压力会加重口吃。
并发症
口吃会导致:
- 和他人的沟通问题
- 发言焦虑
- 不说话或避免说话场合
- 无法进行社交、上学、工作和取得成功
- 受欺凌或被取笑
- 自尊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