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睡眠相位后移是一种内部睡眠时钟(昼夜节律)睡眠障碍。出现这种障碍时,您的睡眠模式比传统的睡眠模式延迟了两个小时或以上。这会导致您睡得更晚,醒得更晚。这使得机体难以及时醒来上班或上学。睡眠相位后移也叫睡眠 - 清醒时相延迟障碍。

治疗计划可能包括改变睡眠习惯、服用褪黑激素补充剂和使用光照治疗。

症状

睡眠相位后移患者的入睡和醒来时间晚于他们期望及正常的入睡和醒来的时间。入睡和醒来的时间延迟至少两个小时,可能会延迟 3 到 6 个小时。例如,睡眠相位后移患者可能经常在凌晨 3 点入睡,上午 10 点醒来。

睡眠相位后移的症状是持续性的。至少持续三个月,通常会持续数年。症状可能包括:

  • 失眠:无法在常规就寝时间入睡。
  • 早晨起床困难:无法及时起床上班或上学。
  • 白天极度昏昏欲睡。
  • 白天难以保持警觉。

何时就医

如果您有睡眠 - 清醒时相延迟障碍的持续症状,请咨询医疗护理专业人员。或者,如果您认为自己的孩子有睡眠 - 清醒时相延迟障碍的症状且该等症状不会消失,请为您的孩子约诊。

此外,如果您或您的孩子经常难以在早上醒来或白天过度嗜睡,也请约诊。

病因

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是由体内生物钟与环境不同步引起的。您的生物钟会为您指示入睡时间以及醒来时间。生物钟又称昼夜节律,采用 24 小时制。环境因素会影响睡眠清醒周期。这些因素包括光亮、黑暗、饮食和体力活动。

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是由于生物学原因,青少年的昼夜节律可能会延迟。熬夜完成作业、看电视或使用互联网等行为会导致睡眠延迟加重。

风险因素

睡眠相位后移会影响任何年龄的儿童和成人。然而,睡眠相位后移在青少年和年轻人中更为常见。